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面对分裂势力的挑战,美国通过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B. 面对一战带来的灾难,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C.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D. 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29年—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面对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出路。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世界大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其他三项都是面对“危机”,避免了“危害”,找到了“机会”。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下列所述不能论证这一说法的是(  )

A. 独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独立

B. 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

C.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都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南北战争摧毁了封建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查看答案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1861年成为俄国经济的“分界线”是因为(  )

①废除了落后的封建农奴制   

②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③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加快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貨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时期,但北方也一度出现了统一的局面,这使你想到了那些政权?(请举出两例)

(3)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至少两点原因)

(4)江南的变化对今天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

 

查看答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村料二:如图

材料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纂位…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苛,诸国不堪命……”。

——《后汉书》

(1)材料一中,“初行”的目的是什么?“骞”的身上有什么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时西域主要指今天的什么地方?该线路的开通,反映了西汉怎样的对外政策?。

(3)材料三中“宜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这样做起到了什么作用?

(4)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查看答案

人物中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社会,君主或帝王的统治往往是决定着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请你结合所探究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今日忆秦皇,虎视做东方。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

——李白《怀古》

材杆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植的书,其他的书藉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以加焉。“罢…”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诗歌颂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历史功业,为了巩固统治,他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防卫北部边疆?

(2)材料三中提到的“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时,为了巩固统治,除了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措施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又分别采取了哪一重要的举措呢?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