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这一文献确立了列强在
A. 世界的统治新秩序 B. 亚太地区新的国际秩序
C. 欧洲、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D. 西亚的统治新秩序
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
A. 德、意、奥匈三国结成同盟国集团 B. 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
C. 凡尔登战役具有决战性意义 D. 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毛泽东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落后状况,做了描述:“……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这段讲话中的“工作”是指
A. 和平解放西藏 B. 创建新中国 C. 进行土地改革 D. 实行三大改造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来,还修筑了世界闻明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
斯塔夫里阿诺游《全球通史》材料二:建元年间(前140年一前135年),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毂然应纂;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经匈奴,被諭奴捉住并拘留了十几年,趁匈奴发生内乱时脱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的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互相渗透,取长补短。
材料四: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被称为“凿空”,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呢?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写出两个即可)
(4)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5)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