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以革命为宗旨,一个以改良为归依;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下面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主张推翻清政府
B. 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C. 都密切联系了群众
D. 都传播了进步思想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造成这一后果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下列图片中文物呈现的内容,共同描绘了中国古代
A. 丰富的社会图景
B. 激烈的征战场面
C. 繁忙的生产景象
D. 盛大的出行场景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 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黄晓庆(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1)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的重大发明。
材料二早在 1624 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 1851 年,英国总共颁发了 13023 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1687 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的原因。
材料三 工业 4.0 是 2011 年 4 月德国政府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2014 年 11 月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 4.0 合作,该领域的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
(3)材料三认为德国工业 4.0 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德国工业 4.0 战略对中国发展有何启示?
材料四 2018 年 3 月 23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宣布将对中国出口
美国的商品征收关税,“涉及的中国出口商品可能将达 500 亿美元,可能包含多达 1 300 种商品”。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近 40 年来,中美经贸合作给两国提供了巨大市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非常可观地降低了美国家庭的平均开支负担。
(4)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中日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近代日本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二“……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发出最后通牒 20 天后,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并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摘自李克强总理在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时的讲话
材料三 专家认为:将“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斗争自觉性。部分历史学家表示,针对日本右翼歪曲侵略历史的行为,此次修改抗战时间是一次反击,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和全民族的危机意识,推动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
(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日本发动的哪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为什么说它是命运转折点?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并从材料三中指出作出这一修改的意义何在?
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是从解决社会矛盾出发,理顺社会关系,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 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 则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三在1932 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 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地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 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从土地政策方面分析,导致“民以殷盛”的改革措施是什么?“孝公用商鞅之法”表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为了纠正材料二中的错误,列宁实施了什么新的政策?该政策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罗斯福面对“大萧条”现状进行了大胆的试验。请你指出他“试验”的中心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试验”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与哪一次会议有关?
(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