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是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之所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
A.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 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礼教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 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 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 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欧美各国进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B.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 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政策的调整、创新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在1918年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三: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械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材料四: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在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耻”和“耻辱”。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坏了这个帝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苏俄“能拄着拐杖走动了”得利于什么政策的实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