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农业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法律文件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多余的房屋;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根据材料一中该法律文件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 有何重要意义(至少写两点)?
材料二 中央作出决议,指出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
(2)材料二反映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的方式是什么?除农业外,国家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 宣传画
(3)材料三是新中国成立后哪一运动的宣传画?简要分析该历史运动出现的原因?
材料四 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4)材料四中的歌谣赞扬了在农村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推行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5)综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四次重大调整中,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的变革和调整,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复兴之路)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1)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增长100%......
(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各一个。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
A. 重视证据 B. 公平公正 C. 契约至上 D. 注重程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A. 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2017年4月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办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件大事”为题评论党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评论称,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这里所说的“春天的故事”,指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改革开放
C. 与美国建交 D. 中共八大
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A. 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 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C. 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 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