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会战持续三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部署约100万人参加武汉保卫战,彻底破灭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材料二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材料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主要场及时间表

 

名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材料四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胜利。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计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多亿美元……

(1)材料一中“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阅读材料一、二,归纳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在对日作战的区域及方式上有何不同?

(3)通过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4)依据材料四,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七七事变。 (2)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以大兵团阵地战等方式。 共产党军队:敌后战场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等方式。 (3)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因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七七事变”。 (2)根据材料一“中国军队部署约100万人参加武汉保卫战”、材料二“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战法打击日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军队是正面战场作战;以大兵团阵地战等方式。 共产党军队是敌后战场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等方式。 (3)根据材料三“中国战场抗击法西斯是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在长征中中共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是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原文回答)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查看答案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五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写出两点,4分)

(2)材料二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的主张。

(4)材料四中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5)根据材料五中人物的经历,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们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查看答案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描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据此绘制了下图。

结合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图中B段中华民族各阶层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3)从B段到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举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升出一片光明”所作出的努力两例。

(4)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你得到的启示什么?

 

查看答案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都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

B.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C.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了民主和平的时代心声

D. 1905年清政府宣布“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制被废除。

 

查看答案

下表是八年一班“历史学习园地”里展示的某人物简历,请你推断该人物是。

 

年份

人物简历

1857年至1873年

就学于私塾,攻读四书五经

1894年

考中状元

1896年

筹办大生纱厂

1905年

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15年

专事实业、教育和慈善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张謇

D. 范旭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