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占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品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

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占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品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出其中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期的文物图片

①干栏式房屋

②半地穴式房屋

③绘有稻穗纹的陶器

④人面鱼纹彩陶盆。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由于冬季天气寒冷,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能够制造人面鱼与彩陶盆,故B项正确。河姆渡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能够绘有稻穗纹的陶器。故排除ACD项。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

A. 火的使用    B. 原始农业的产生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查看答案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对元谋人遗址的考古研究,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B.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C. 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D. 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查看答案

近现代德国的兴衰影响欧洲乃至世界。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回忆录中写到:“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数量,将他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他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摘编自《世界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德国为什么认为该和约对其不公?一战后德国遭遇的不公正的恶果,是因为19世纪后期想在欧洲索取领导地位,为此它组建了哪一军事侵略集团?

材料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800万。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徳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挑起的。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归纳导致德国发动战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39%,日本占53‰。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德国经济恢复并迅速增长共同的外部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上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德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5年5月8日

苏美英法四国按照雅尔塔会议协议,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各占领区的管辖措施不尽相同

1949年5月

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首都定为波恩;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定都柏林。两者都是独立主权国家

1961年

民主徳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建由暸望塔、混凝土墙、壕沟、铁丝网等组成的边防设施,俗称柏林墙,希望以此阻挡西方势力的渗透。

1989年11月28日

联邦徳国总理科尔提出实行德统一的“十点计划”。

1990年

民主徳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整体加入联邦德国。柏林成为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

(4)材料四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式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

材料二:普京在评论苏联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

(2)结合所学分析苏联能够同德国展开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时说:“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工业企业尽成枯技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3)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罗斯福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以上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何相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6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村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草命开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特别是电力作为动力进入生产领域、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19世纪末,世界铁路发展到如5万公里,到20世纪20年代翻了一番,达到127万公里,成为世界陆路运输的垄断性工具。铁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

(3)据材料三,归纳铁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