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段史料反映了当时
A. 南方荒蛮落后
B. 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科技领先世界
D. 政治重心南移
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 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 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君主,他“南取百越之地……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指边界、屏障)……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他是
A. 楚庄王
B. 秦孝公
C. 秦始皇
D. 汉武帝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
C. 变法运动
D. 民族交融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固王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这段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材料一: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以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1)哥伦布在这段叙述中有关地理位置叙述错误的一处改正过来?
(2)在材料中找出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这项自由负担责任。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国的什么法律文件?
(4)根据材料三与材料四,指出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这种思想受到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