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鄙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的“天府”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
(5)通过以上探究,你对如何发展农业有何建议?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三字经》
材料三:昔武王克(击败)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他的兄弟有15人被封国),姬姓之国者有四十人(同为姬姓的有40人被封国)。
﹣﹣《左传》
材料四:秦王朝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3)材料四中李白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4)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
信息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据信息一指出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
(2)信息二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以外,“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任意一点即可)这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王朝是( )
A. 曹魏 B. 西晋 C. 东晋 D. 前秦
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 赤壁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 淝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