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

某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这一“经济政策”指的是

A. 进行三大改造

B. 打土豪、分田地

C.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 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这一“经济政策”指的是进行三大改造,A项符合题意;B项是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不是建国初期,C项发生在1961年,D项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 “浮夸风”现象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阶级斗争为纲

D. “两个凡是”的方针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要受惩罚,我们最近三年受了大惩罚,土地瘦了、人瘦了、牲畜痩了。”下列历史事件违反了客观事物规律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大跃进

 

查看答案

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下组图片,该组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工业化起步

B. 新生政权的巩固

C.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查看答案

“福”字的原意为“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这代表了农民阶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列文件或措施实现了农民这一愿望的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C. 《双十协定》

D. 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