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1)史实: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天朝田亩制度》

推论:表明太平天国真正实现了平均分配土地。     

(2)史实: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推论:装备落后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根因。     

(3)史实:梁启超《变法通议》一书,犹如当头一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后,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仍然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

推论: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史实: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当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

推论:表明新文化运动前期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     

(5)史实:国人职责,为在讨袁。

﹣﹣蔡锷《誓告国人文》

推论:护国战争“讨袁”成功,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胜利。     

(6)史实: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推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6)正确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可知,这表达了《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但在当时小农经济基础上根本无法实现。“表明太平天国真正实现了平均分配土地”不能得出。 (2)依据材料信息“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装备落后不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根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战败的根因,不能得出“装备落后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根因”的结论。 (3)依据材料信息“梁启超《变法通议》一书,犹如当头一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后,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仍然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可知,“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 (4)依据材料信息“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当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可知,“明新文化运动前期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 (5)依据材料信息“国人职责,为在讨袁”可知,国人当时主要斗争对象,得不出“护国战争‘讨袁’成功,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胜利”,史实与推论对应错误。 (6)依据材料信息“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可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组织上的准备”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 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地抗争和探索。下列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B. 英法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洋务运动

C. 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D.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自由 B. 爱国 C. 平等 D. 博爱

 

查看答案

1918年, 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 平等、自由    B. 自由、民主    C. 民主、科学    D. 科学、平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