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方法一学会看历史地图并制作完成年代...

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方法一学会看历史地图并制作完成年代尺

(1)判断以上三幅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将事件名称填写在年代尺的①②③处。

方法二分析史料得出结论

(2)结合图片材料和所学,模仿示例对史料进行分析。

方法三辨析观点,并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达。

学生甲:他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学生乙:他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生丙: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以上是八年级同学在课上讨论一位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你认为他们最有可能讨论的是谁?这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正确吗?结合所学,阐述理由。

 

 

(1)①太平天国运动;②五四运动;③三大战役。 (2)材料二史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革除旧的风俗习惯成为时代要求。 (3)人物:孙中山。 甲、丙同学的观点正确,乙同学的观点有错误。理由: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领导一系列革命斗争,以维护革命成果,反对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颁布的维护专制统治的法案,与孙中山无关。 【解析】 (1)根据左图中地名“定都天京”和“金田起义”可知,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的时间是1851年到1864年,故第一空应填太平天国运动;根据地图二和所学可知,地图中提到北京天安门开始的学生游行示威,以及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由此可知,此事件指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故第二空应填五四运动;根据地图三可知,辽沈、平津和淮海战役是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期间进行的三大战役,第三空应填入三大战役。 (2)材料二中军警为行人剪辫子,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下发了剪辫子的强令,辫子是旧时代的产物,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革除旧社会的风俗习惯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第一小问,根据题干可知,“三民主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约法》均与辛亥革命有关,而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由此可知,讨论的人物是孙中山;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甲、丙同学的观点正确,乙同学的观点有错误。孙中山把中国同盟国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并将其作为指导革命的思想;说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是他最先提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才能救中国;并且首先创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其后又组建中国同盟会,领导广州起义,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领导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颁布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日两国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却多次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材料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

材料三: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材料四: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汲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其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十年”和“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十四年抗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划线部分指什么事件?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否定战争罪行的行径,你认为如何才能健康发展中日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划”错误”。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

(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左宝贵、张之洞等。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学习器物(技术)到制度的变化。

(4)依据材料三可知,当时宣扬的主流精神是民主与科学。

(5)材料三是一次伟大的、不存在历史局限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6)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作用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它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是

A. 《申报》

B. 《民报》

C. 《中外纪闻》

D. 《新青年》

 

查看答案

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能够普遍实行的因素不包括

A. 《中国土地法大纲》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要求

B. 人民解放军已经开始全国性的大反攻

C.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D.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国民党发起谈判的目的是进行政治欺骗

B. 中国人民希望谈判成功

C. 谈判促成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D. 谈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