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素养二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林•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2)从内容方面来看,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素养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 1967年 | 1975年 | 1983年 | 1991年 | 1999年 |
1215855 | 2433880 | 3213870 | 3836859 | 467229 | 5403597 |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素养四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经济政策或相关历史事件2例。
(5)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历史表明:科学决策并适日时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竞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
材料四: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达91.5%,成功过了价格改革关。
材料五: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大报告》
(1)联系所学,材料一中的“列宁的思路”其体指什么?“苏联的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联系所学,材料二中“新应用”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五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有哪些?材料五中的“中共十四大”是在哪一年召开的呢?
(4)材料四中,你认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呢?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呢?
(5)通过阅读材料和探究以上问题,请你谈一谈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2017年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回顾党的发展历程,读材料,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
(1)这次会议上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材料二: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什么?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原因。
材料三: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这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嬴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3)据材料三判断,“它”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指出,为什么说它“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材料四: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4)材料四中的“这场军事政变”,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回顾党的发展历程,你有何感想?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和谐,又遍布矛盾的世界,而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思想包含哪两部分?
(2)从材料一中找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
材料二 ……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势,因势利导,共为体系,保证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以不破坏自然、充分利用自然造福人类为前提,变害为利,使山、水、人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古代生态水利工程”。建堰220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3)材料二所指的是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它使哪一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4)从材料二中找出它被称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因。
2016年6月23日,英国进行“脱欧”公投,结果英国脱离欧盟。有分析认为英国与欧盟在经济上和贸易上,双方相互依存度极高,政治上相互帮衬。英国脱离欧盟,势必导致双方利益受损,由此可见当时英国加入欧盟的目的( )
A. 寻求外交和国家安全
B. 引进科学技术
C. 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
D. 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 希特勒上台
C.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 德国策划慕尼黑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