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史料,回答相关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

阅读史料,回答相关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中国的抗日战争历时14年,哪一个事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哪一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哪一个事件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37年9月,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争正式建立,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第几次合作?

(3)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别进行了抵抗日本侵略军进攻的战役,请你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各举一个抗战的例子?

(4)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无恶不作,请你举一个日本侵略军的法西斯暴行?

(5)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哪一个会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日本侵略者何时签订的无条件投降书?

(6)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7)你认为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图是什么?

 

 

(1)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2)西安事变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第二次。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等;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等。 (4)南京大屠杀等。 (5)中共七大;1945年9月2日。 (6)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浴血奋战,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国际社会的援助与支持,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外部因素。(学生能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含义即可)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学生能答出其中一方面含义即可) (7)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历时14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由此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9月,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争正式建立,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面战场,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成功,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敌后战场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敌后战场,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日本侵略军的法西斯暴行如南京大屠杀等。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30万人以上。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了投降书。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浴血奋战,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国际社会的援助与支持,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外部因素。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图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名文,号逸仙,通过行医实践,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他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材料二: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三:武昌起义胜利后,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他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历史上把发生在1911年的革命叫什么?

(4)革命成功后,诞生了亚洲第一个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个民主共和国叫什么?

(5)这场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不知道贵乎因时制宜而已,即使孔子而生乎今日,其斯不拘泥古昔,而不为变通,有可知也。

——王韬:《变法中》,《弢园文录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戊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1)材料一中的内容体现了什么观点?

(2)哪场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制度变革的尝试,这个历史事件叫什么?

(3)请你列举两位在制度变革的尝试中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4)维新派的变法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你列举一条维新人士实行的变法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

材料二: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也同样存在。

材料三: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事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清朝晚期统治集团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2)阅读材料二,在洋务运动中,在经营工业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3)阅读材料三,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

(4)洋务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观察图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观察图片信息,请你给此图取个恰当的名字?

(2)此图反应的历史事件中涌现了很多战争场面和克服困难的故事,请你写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

(3)此图反应的历史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4)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有一个会议至关重要,这个会议是什么?这个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如何?

 

查看答案

观察图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你从信息一中获取了什么信息?请你写出信息二中人物的相关史事?

(2)信息三是哪场战争形势示意图?战后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3)信息四和信息五中的两幅图所反应的历史有何关联?

(4)信息三和信息四反应了两场战争,任选一场战争,写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