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 学习他国先进经验 B. 结束了闭关锁国...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 学习他国先进经验    B. 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 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D. 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学习中国隋唐文化,进行的改革;明治维新是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进行的改革,因此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学习他国先进经验,故A符合题意;B项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C项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D项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三项都是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一幅古代“政治机构“示意图。请依据图例信息,判断该图内容展现的是

 

A. 印度种姓制度

B. 罗马共和制

C. 雅典民主政治

D. 西欧封建等级制

 

查看答案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对游客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

A. 两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查看答案

阅读史料,回答相关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中国的抗日战争历时14年,哪一个事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哪一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哪一个事件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37年9月,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争正式建立,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第几次合作?

(3)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别进行了抵抗日本侵略军进攻的战役,请你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各举一个抗战的例子?

(4)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无恶不作,请你举一个日本侵略军的法西斯暴行?

(5)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哪一个会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日本侵略者何时签订的无条件投降书?

(6)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7)你认为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图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名文,号逸仙,通过行医实践,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他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材料二: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三:武昌起义胜利后,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他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历史上把发生在1911年的革命叫什么?

(4)革命成功后,诞生了亚洲第一个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个民主共和国叫什么?

(5)这场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不知道贵乎因时制宜而已,即使孔子而生乎今日,其斯不拘泥古昔,而不为变通,有可知也。

——王韬:《变法中》,《弢园文录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戊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1)材料一中的内容体现了什么观点?

(2)哪场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制度变革的尝试,这个历史事件叫什么?

(3)请你列举两位在制度变革的尝试中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4)维新派的变法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你列举一条维新人士实行的变法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