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材料二 五四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民族主义运动。其发生的背景,跟义和团一样,有着民族危机的因素,至少是参加者意中的危机……同样,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在学生和关心时局的部分市民看来,也是一种国家危亡的前兆。而这种认识,在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包括部分军阀和政府内部新英美派人士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共鸣。

                                      —— 摘编自张鸣《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出了新中国的雏形。

                                —— 摘编自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二十世纪初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9年中国面临的“国家危亡的前兆”和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辛丑条约》签订;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 (3)国共两党精诚团结,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4)要注意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有民族危机加剧、社会近代化、人民观念进步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和问题中“二十世纪初”,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911年发动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来挽救民族的危亡。故材料一中20世纪初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指的是《辛丑条约》签订;“奋起救亡,勇于变革”指的是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民族主义运动。其发生的背景,跟义和团一样,有着民族危机的因素,至少是参加者意中的危机……同样,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在学生和关心时局的部分市民看来,也是一种国家危亡的前兆。而这种认识,在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包括部分军阀和政府内部新英美派人士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共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中国面临的“国家危亡的前兆”和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由于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游行示威,掀起了五四运动。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根据材料三“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出了新中国的雏形”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两党精诚团结,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要注意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有民族危机加剧、社会近代化、人民观念进步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文人学士诅咒皇帝“焚书”那样,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诅咒皇帝。正是这种普遍的憎恶,加上秦王朝缺乏能干的继承人,成了民众奋起造反和秦始皇去世不久秦王朝很快覆灭的原因。不过,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 “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下表内容可推出的结论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西欧联合和经济复兴

C.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D. 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查看答案

1942年1月,美、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下列事件是在此文件的影响下发生的是

A. 德国闪击波兰 B. 苏德战争爆发 C. 珍珠港事件 D. 诺曼底登陆

 

查看答案

以一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A.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 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 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 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查看答案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这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是指

A. 雅尔塔体系 B. 凡尔赛体系 C. 两极格局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