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8年3月29日上午,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运送回国在沈阳安葬。2...

2018年3月29日上午,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运送回国在沈阳安葬。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60多年后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上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雷锋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争中: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而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雷锋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人物。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①②,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到1951年5月,中国领土除台湾和其他一些海岛及香港、澳门等地外,中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基本歼灭大陆的国民党势力

 

查看答案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

                                                      ——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材料三 毛泽东以实践证明,人民一旦被动员起来,其力量无穷而且战无不胜,因此人民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人们只模仿成功者,无数人立即模仿,最终形成改革的洪流,就像当年的革命洪流一样势不可挡,温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成功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商务周刊》2008年5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幅图反映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并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材料二 五四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民族主义运动。其发生的背景,跟义和团一样,有着民族危机的因素,至少是参加者意中的危机……同样,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在学生和关心时局的部分市民看来,也是一种国家危亡的前兆。而这种认识,在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包括部分军阀和政府内部新英美派人士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共鸣。

                                      —— 摘编自张鸣《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出了新中国的雏形。

                                —— 摘编自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二十世纪初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9年中国面临的“国家危亡的前兆”和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