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果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请谈一谈它的利与弊。

(4)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谈谈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认识。

 

(1)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西方先进,东方落后。欧美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积极方面,极大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极方面,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危害。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认识:符合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潮流,有利于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促进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解析】 (1)根据课本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以电磁学为理论指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主要发明有电灯、飞机和汽车,把人们带入了“电气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中国而言,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后,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最终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根据课本所学,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人类也由此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有利有弊,积极方面,极大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极方面,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危害。 (4)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中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符合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潮流,有利于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促进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二、1942年,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1945年5月9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1)根据材料一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这一格局后来是怎样打破的?

(2)材料一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为什么不正确

(3)材料二中26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什么组织的成立?材料中提到的“战争结束”指什么战争?“刚刚开始”的战争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政治格局的实质是什么?这种格局何时结束?

(4)材料三说明了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何处发展?我国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查看答案

    思想解放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又指导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曾想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

——人教版《历史·必修3》

材料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有关报刊内容。

(1)结合材料一思考,该思想引发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思考,“民族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列举一个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发动的起义。“改变原定部署”后做了哪件事?该事件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革命思想?

(3)材料三反映的思想为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会后进行一系列“实践”,在农村实施了什么政策?最终形成了什么理论?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指的是什么制度?秦朝和元朝在地方管理体制上分别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材料二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非常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3)秦汉时期,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材料四、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 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藉忠臣。”

(4)材料四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材料五、罢丞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5)材料五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材料六、故宫某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6)导游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查看答案

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我们经常所说的“地球村”突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A. 经济全球化 B. 知识经济 C. 世界大同 D. 世界多极化

 

查看答案

《凡尔赛条约》与《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   

②都涉及到中国问题

③都有关于赔款问题的解决  

④都有关于领土问题的解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