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一面镜子”的是( ...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一面镜子”的是(  )

A. 房玄龄    B. 马周    C. 魏征    D. 尉迟敬德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哪一位皇帝?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材料三  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看,不同时期的产权制度都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水平,否则将会导致生产经营方式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最终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李淑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党中央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及其基本原则。

(3)材料三中“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据材料概括农村改革的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改革的共同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虽然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在法律上有5年,事实上只有10天),却在新中国历史上有着特定的地位:它为新中国的诞生提供了合法性形式;它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终形成创造了条件;它奠定了中共领导下政治协商的制度基础。

——杨火林《新中国建国程序的调整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过渡性特点》

材料二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想。新政权建立后,实行了以政治协商制度为根本的政治制度,但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政治、经济、国内外环境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农民阶级获得解放;……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基本结束……各级地方政权得以建立并巩固;朝鲜战争结束,周边环境相对稳定。这些为举行全国普选、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准备了条件。另外,斯大林指出,有了选举与宪法,国内外敌人就无法指责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问题。这一建议有可能是1954年中国推行人大制度的“催化剂”。

——陈家刚《制度资源与制度选择:第一届人大组建的现实逻辑》

材料三  1954年9月20日下午,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1197名代表投票表决,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史称“五四宪法”。“五四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五

四宪法”的制定,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纪元。

——殷泓、王逸吟《17个“第一次”告诉你人大制度如何走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对于材料一中的“在法律上有5年”,你是如何理解的?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宪法”制定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人经过不懈努力,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从而中止了中国可能走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趋势,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征战不已和人民生活贫困、生灵涂炭的局面。她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张海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抗美援朝决策是必要的、正确的。新中国当时在那样严重困难情况下,中共中央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敢于做出决策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朝鲜战场进行较量,中国虽付出了重大代价,但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痛了美国军政当局,打痛了美国军队,整个世界才对中国刮目相看,一改中国近代以来软弱可欺的无能形象,一扫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耻辱。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真正地扬眉吐气了。

——齐德学《如何评价抗美援朝战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抗美援朝决策是必要的、正确的”。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我国经济改革先河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C. 上海浦东新区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D. 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加入世贸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