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的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奔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赞的人物是( )
A. 唐高宗 B. 唐高祖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材料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秦隋宋 B. 秦隋元 C. 秦元明 D. 隋元明
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 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 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
C. 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D. 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 中国 | 印度 | 美国 |
钢产量(千克) | 2.37 | 4 | 538.3 |
发电量(千瓦时) | 2.76 | 10.9 | 2949 |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材料三:《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四:1978年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凤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文诗。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请你列举出这项措施实施后所取得的成就(至少两项)。
(2)读解材料二,归纳1978年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呈怎样发展趋势?这些成就归功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贯彻,这次会议在经济上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材料三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
(4)材料四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什么?党和政府在“现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5)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道路;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指出材料一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材料一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一页”的领导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材料二: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
——人民网
(2)根据材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的改革重点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材料三: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境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材料四:1979年4月,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3)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据材料三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5)当今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