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
A. 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 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和什么会议事件有关联?这次会议事件提出的总方针是什么?
(2)“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吗?
(3)根据材料中的“老人”的贡献,当今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事件是什么?
(4)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怎样继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而结束了中国百年多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今年是该事件多少周年纪念日?
(2)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能够结束屈辱历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二的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是谁?
(4)材料二中的“旗帜”是什么?哪次大会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作为改革的法律保障?
(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
(感悟历史)
(6)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面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A.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 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