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习包括史实的确认、解释,规律的揭示和价值的认同的基本环节。阅读材料,探究问...

历史学习包括史实的确认、解释,规律的揭示和价值的认同的基本环节。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史实的确认)

材料一:维也纳体系→一战后:A→二战后:B→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未来趋势:C

(1)请在横线上填写出与A、C处相对应的世界格局的演变名称。

A:       

B:雅尔塔体系

C:       

(史实的解释)

材料二: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的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相处。

——摘编自(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2)材料二中中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反映出该政策对当时的因际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规律的掲示)

材料三: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与苏联结盟和与美国结盟的过程中,也维护和争得了不少国家利益。中国利用与苏联的结盟,很快利用苏联的援助建立了中国的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国防力量;中国利用与美国的结盟,走上了对西方开放的道路,使中国得以利用西方的外部资源迅速推进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并取得很大成果。

——摘编自秦亚青《中国学者看世界:国际秩序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结盟”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走上了“对西方开放的道路”始于哪一次会议?

(价值的认同)

材料四: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孤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正确处理当今国际关系的启示。

 

(1)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世界多极化趋势 (2)政策:杜鲁门主义(或冷战政策);实质:美国要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形成了两极格局。 (3)原因:维护和争得自身的国家利益,利用美国走上对西方开放的道路,利用西方外部资源助推中国的经济建设。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各国相互联系、全球命运休戚与共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是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解析】 (1)依据问题A、C处相对应的世界格局,据材料一A是一战后的世界格局。结合课本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统治世界的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是两极格局结束后未来的趋势。据所学,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2)依据材料二“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的罗斯福建立的联盟……”反映了杜鲁门的政策是美苏战时联盟分裂。结合课本所学,二战结束后美国想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但是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所以推行冷战中政策。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冷战的推行导致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3)依据材料三“中国利用与美国的结盟,走上了对西方开放的道路,使中国得以利用西方的外部资源迅速推进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由此可知中国与美国结盟的原因:维护和争得自身的国家利益,利用美国走上对西方开放的道路,利用西方外部资源助推中国的经济建设;由“对西方开放的道路”可知是1978年中共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 (4)依据材料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由此可知:各国相互联系、全球命运休戚与共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是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臣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材料二: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一一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酞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1)材料一所指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哪一领先成就为进入这一时代提供了前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是通过什么途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是中国近代史上中英关系的一例史实,对此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以上,请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查看答案

央视《大国工匠》纪录片,聚焦“中国制造”。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李鸿章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定要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1)材料一中“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指出造成鸦片战争后中国这一问题与《南京条约》哪一条款有关?

(2)材料二中毛泽东这番话反映了新中国中国初期“中国制造”怎样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新生的新中国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3)请你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如何凭借“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历史的跨越。

 

 

查看答案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括号内正确打“正确”;错误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公元前356年,秦朝的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

改正:

(2)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艰难的“十四年抗战”时期。

改正:

(3)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統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建交公报》。

改正:

(4)在大革命中,法国国会颁布了《人权宣言》,宣扬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改正: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

法国

联邦德国

比利时

美国

日本

比例

20%

28%

50%

7%

13%

 

 

A. 美国和日本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

B. 欧洲一直得到美国和日本的援助

C. 欧共体成员国逐步取消关税

D. 欧元的启用推动了经济一体化

 

查看答案

“苏联1928年一1932年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成就”和“模仿”是指

A. 斯大林模式、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B.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罗斯福新政

D. 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