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草木皆兵”与下列哪...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草木皆兵”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 牧野之战

B. 马陵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官渡之战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东晋皇帝派大将谢安、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结果秦军大败,这也是历史一场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叫“淝水之战”。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对外交往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①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②对外交往活跃,③国内民族融合,④文化辉煌等。

(1)“用事实说话”,请你列举一则史实来证明材料“对外交往活跃”这一观点。

材料二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中国现代外交的年代尺

 

(2)哪一外交成就让图B中的乔冠华开怀大笑?20世纪70年代中国还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3)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有不同的结果,决定外交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在葡萄牙人沿非洲海岸向南航行的同时,西班牙人向西进行横渡大西洋的探险。一位意大利人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带着船队驶入茫茫的大西洋,他深信穿越大西洋的航行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率领船队从西班牙的巴洛斯港出发,驶入茫茫的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

——摘自《世界历史教学参考》

(4)材料三中的意大利人,印第安人说他是“恶魔”,欧洲人则称他为“有功之臣”。你的看法如何,并说明理由。

材料四  《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这不是和约,而是拿着钢刀的强盗逼迫手无寸铁的受难者接受的条约。

——列宁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受难者”指的是哪个国家?中国的什么运动与《凡尔赛和约》有关?1938年,在哪次会议上,希特勒用类似的手段逼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领土?

 

查看答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古代哲人那里吸取智慧。当地区冲突不断上演,战争和暴力打碎人民的梦想,如果政治精英能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饥饿和贫困的阴影笼罩着欠发达国家的妇女和儿童,如果跨国公司能想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不断膨胀的感官欲望把环境伤害得千疮百孔,如果每个人能想想“克己复礼为仁”。

(1)材料一中“古代哲人”属于我国古代哪个学派?我们从那里可以吸取哪些政治智慧和教育智慧?(各举一例)

材料二  四川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2)材料二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给我国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材料三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

 

时间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的总体变化趋势?导致1870年后美国的排放量迅速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英文《中国日报》2017年6月14日第八版刊登了一幅漫画《辩论》:关于共享汽车到底是出行缓堵的帮手还是马路安全的杀手,各方观点争执不休。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享汽车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本质变化?你认同辩论中的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以“冷战”为主题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四幅图片。与该主题无关的是

 

A. 杜鲁门主义

B. 北约的建立

C. 马歇尔计划

D. 欧盟的建立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一张俄国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你认为导致1921—1925年俄国粮食不断增产的主要因素是

 

项目

1913

1921

1923

1925

粮食作物面积

9446万公顷

6620万公顷

7860万公顷

8730万公顷

粮食作物产量

39.79亿普特

22.13亿普特

34.55亿普特

44.24亿普特

 

 

A. 分配土地给农民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实现农业集体化

D. 完成了“一五”计划

 

查看答案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来特纱厂的第一个烟囱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人,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说明了

A.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B. 殖民扩张促进其发展

C. 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 世界市场确立的全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