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并发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并发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选编自中国网

(1)为实现工业化,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三大改造的完成又使中国发生了怎样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如下图。

(2)图一、图二中,为什么把数据变化的起始时间定位于1978年?图三中,为什么从1992年开始,全国私营企业户数得到了迅速增长?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使党和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选编自八年级下册教材

(3)新时代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奋斗历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实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因为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政治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行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来这一制度逐渐被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制度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在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都推到了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下图。

(1)从图一到图二,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二史实标志着什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人们“揖美追欧”,为民主不懈奋斗。1912年1月,终于“旧邦新造”,3月,“揖美追欧”的奋斗成果又以宪法的形式最终固定下来,从而把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推向了一个依照宪法实施民主共和的新阶段,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最高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选编自360个人图书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两个重要成果。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同逆时代潮流”的“势力”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怎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人口和辖郡)力量对比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如何消除的?

材料二:……葛氏把西晋最高人口年份定在永康元年(300)是正确的(从这一年开始,……宫廷政变演为大规模军事混战……北方人口大逃亡),但对福建而言……假设三国末全福建人口为30万,到西晋末(316)至少增长了20%,则当达到36万人以上的规模。

——林校生《东吴西晋时期福建的人口规模》

材料三:唐朝时期全国人口和江南户数变化

(2)材料二、三中,导致西晋和唐朝全国人口下降的分别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历史事件对西晋和唐朝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共同点。

(3)材料二中福建人口和材料三中江南户数的变化,对中国古代经济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队

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D

1990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他获得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

A. 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 他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C. 他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D. 他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战略实施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 得天独厚的工业基础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毗邻香港 D.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