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真理的过程中,曾先后“以日为师”“以美为师”和“以俄为师”,但最终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功。
据此探究:
(1)“以日为师”就是仿效日本明治维新,主张建立哪种类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请列举一位倡导“以美为师”的先进中国人?
(2)100年前中国的无产阶级在哪一运动中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在革命过程中“以俄为师”遭遇挫折后,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指什么革命道路?
(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仿效苏联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哪一会议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4)从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工业化推动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宗教改革中,清教伦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科技政策促进英国科研活动和成果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切无疑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
——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
材料二 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己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
材料三 比之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有利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涌现出哪些新的工业部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请举一例洋务运动过程中湘籍代表人物创办的近代企业。
(4)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它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它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材料四 9月28日为孔子诞辰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62年,美国休斯敦中国人活动中心举行的孔子图书文化展反响热烈。它集中展示和介绍了孔子文化、孔学思想,通过图片、音像及影视生动展现孔子文化的诞生、形成与发展以及孔学思想对华人世界和全人类的影响……
(1)材料一中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状况在秦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是董仲舒的什么主张?汉武帝采纳这一主张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它”是指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它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升温,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研究儒学的现实意义。
古今中外,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材料二 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
——《美国宪法评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始于哪一朝代?元朝在地方管理上有何制度创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有何制度创新?分析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开拓者是( )
A. 魏源 陶澍 B. 贺绿汀 何绍基
C. 屈原 贾谊 D. 丁玲 周立波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