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复兴...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这个即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之际,回首我国的革命与建设历程,寻找历史的启迪,会让我们在民族复兴的路上走得更稳健和自信。

 

 

 

 

(1)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被形象的概括为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的革命。下边两幅拍自天安门的图片,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和终点。请问这里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代表的什么历史事件?

(2)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又被称作井冈山道路。请概述这条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史料一:1978年11月,邓小平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史料二: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做出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

史料三: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作报告时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新中成立七十周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辛的探索,我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上史料,哪些反映了这一探索过程?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有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的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共同的特质是什么?

复旦大学的张维为教授说“中国崛起的过程是很精彩的,可以采取积极一点的态度。如果你真的把中国模式想透,实事求是,一定有很多东西可以说清楚。但需要一点勇气,需要一点魄力。”

(4)请你以《中国的崛起很精彩》为题,写出一份简短的演讲提纲。

 

(1)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2)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史料一和史料三;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或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开放性试题,符合提纲的格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用“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是一个很确切的比喻。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由此展开。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天安门,即五四运动。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终点,因此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指的是五四运动、开国大典。这里第二个“天安门”所代指的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 (2)依据所学可知,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又被称作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的内涵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辛的探索,我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上史料一和史料三反映了这一探索过程。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有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的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共同的特质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或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开放性试题,符合提纲的格式,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开放犹如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中国体内,贫弱的古国焕发出盎然生机。短短40年,一个“一穷二白”的弱国以崭新姿态雄立世界强国之林。40年征程,40年巨变,40年光辉历程,40年,铸就一个民族千百年的梦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的辉煌。40年,创造了一个个不朽的神话。40年,是一个结束,但绝不是终止。40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崛起的中国,让世界骄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九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历史主题学习。请你根据他们设计的探究学习步骤和收集到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仪器修理工瓦特成功研制出可做动力的“万能蒸汽机”。万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进了采矿,冶金等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

村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判断,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具有怎样的国际地位?

(2)材料二是英国国王派使臣到清朝请求通商时,乾隆皇帝给英王的回信。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清朝的心态和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

国籍

德国

比利时

美国

德国

德国

美国

人物

西门子

格拉姆

爱迪生

狄塞尔等

本茨

莱特兄弟

成果

发电机

电动机

电灯、火电站等

内燃机

汽车

飞机

 

 

村料四:“政变后,大部分新政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废官报局,查封全国报馆,严拿报馆主笔;禁止集合结社;新政所裁减的闲散衙门,如詹事府、通政司等予以恢复,又废农工商总局;恢复马步箭弓刀石的武试和八股取士的文试制度,罢经济特科,停止各省、府、州、县设立中、小学堂。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

——《戊戌政变记》

(3)根据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是什么?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是哪些?

(4)根据材料四,这次政变的发生,对中国的近代化造成怎样的影响?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国家的抉择,都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十三个州都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些宪法保证公民的天赋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各州在解除外来殖民压力后,彼此之间的商业竞争愈演愈烈,高筑关税壁垒……,同时英国等外国的商品乘虚而入,货币、公债、制造商和进出口贸易四大集团的利益均遭重创。”

——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十三个州就有十三部宪法,这表明这十三个原殖民地当时的政治现状是什么?从材料二可看出,美国当时的这种政治现状给国家造成了怎样的局面?在国家面临这种局面的关键时刻,美国选择了一种怎样的政治体制来结束这种局面?为结束这种局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材料三:(法国)督政府建立时恐怖时期虽然结束,但政局仍然不稳。国内政局混乱、经济不振。包买商、军需供应商和军政要员大发横财。王党趁机活动,出现了不少反动出版物和团体。人民也在反抗,发生了巴贝夫平等派运动,运动不久被镇压1796年——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仑·波拿巴远征意大利取得重大胜利,军人势力开始抬头。1797年立法机构选举时,王党获胜,在立法两院占有优势,策划复辟阴谋。果月18日(1797年9年4日)督政府发动果月政变镇压了王党,建立了第二督政府。

——百度百科

材料四: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恩格斯

(2)请根据材料三、四阐述拿破仑这样的独裁者上台的历史必然性。

(3)上述两个国家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抉择给后世留下怎样的历史启示?

 

 

查看答案

社会的转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新生产关系确立的时机。请阅读以下几幅关于社会转型期的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废井田,开阡陌”  图二处死英王查理一世

 

 

 

 

图三签署《独立宣言》  图四日本使团出使欧洲

(1)图片一是公元前四世纪时,中国社会重大转型的一项主要内容。请问这次社会转型的主持者是谁?这次转型的成功,导致哪一诸侯国迅速崛起?转型成功后,中国开始进入什么社会形态?

(2)从图二可以看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次社会转型,英国确立起怎样的政治体制?

(3)图三反映的“独立”对该国有何意义?

(4)图四反映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什么特点?

(5)上述四次社会转型的成功,对国家地位的共同影响是什么?这给予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

 

 

查看答案

“互联网+”是近年流行的新概念,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哪一特点

A. 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B. 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D.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

 

查看答案

小明家购买了一款进口轿车,其发动机来自德国,轮胎产自美国,整车装配在意大利……这一现象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

②贫富差距扩大

③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④政治多极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