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它们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它们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科技是国家强盛的根基。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请列举中国古代“焦点在宋代”的科学技术。

(2)创新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推动了民族的发展。下图是明朝时期哪一本科技著作的插图?这本科技著作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锤锚图

(3)科技和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再次发生了工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是什么?革命中新型交通运输工具的创制得益于哪一项科技发明?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2)《天工开物》。历史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指南针用于航海,传到欧洲后,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宋代火药武器广泛使用,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这是《天工开物》。它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作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后来传到国际上,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广泛应用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发明后,促进了汽车和飞机的产生和发展,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业,汽车工业发展起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民族融合大大加强。少数民族向往中原的先进技术和发达经济,他们入居内地贸易、通婚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秦汉的边境官员往往承担着“渐化蛮夷”的职责,通过宣传中原先进文化来缩小边疆地区的民族差异、缓和民族冲突……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就为少数民族进一步与中原民族融合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元朝大统一的政治形势,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各族人民联系的进一步加强,改变了宋、辽、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过去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原有的地域观念在减弱。除此之外,迁到中国的中亚、阿拉伯、波斯等各国人,经过长时期在内地与其他各族人民杂居、互相通婚、文化上互相渗透,逐渐在中国境内形成了具有独特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特点的新民族

————回族,这足以证明我国民族调整,融合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历史(下)》

材料三  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共同开发、开拓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秦汉雄风、盛唐气象是各民族共同谱写的辉煌历史;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的疆域,满族建立的清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更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对中国疆域形成与发展的贡献……今天,我们各民族同胞更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人民网习近平: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朝促进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西藏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除政治的再次大统一以外,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增多,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等因素也很重要。但这时城市的内部结构仍是实行坊市分开管理定制,并且这时城市的政治、军事中心职能还比较明显,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还较少。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使南方地区的城市迅速发展具备了最基本、最重要的推动力。自宋代开始,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市场太小、坊市分开设置的城市结构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打破坊市严格分离的界限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商店、货栈随需要临街而设,即可方便市民,又可无限扩展商业贸易场所,使商业经济更加繁荣,从而促进城市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傅崇兰白晨曦曹文明《中国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美国西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还是刚刚开发起来的农业地区,整个西部基本上是东北地区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农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出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工业化的水平决定了城市化的水平,全国各地工业城市数量剧增,规模扩大。其中,西部用50年左右的时间,到1910年城市人口总数由600万增加到4200万,呈跳跃性发展基本实现了城市化。同时中部和东北部两大制造工业地带的大城市亦发展迅速:到1930年纽约已有693万人口,底特律、洛杉机等大城市的人口均超过100万。

——摘编自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人为搞“造城运动”……只有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才能做好城市工作

——人民日报社论《让城市和谐宜居更美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隋唐和宋元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宋时期在成都出现“交子”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美国西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何不同?

(3)综上,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查看答案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被洗劫的首都名称

B.八国联军侵华登陆的地点

(2)据图指出,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主攻方向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

A.西汉的都城

B.西汉设置于最南端的郡

 

查看答案

    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长期矛盾的总爆发。19世纪下半叶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在经济上恶性竞争,在政治上逐步结成对立的军事同盟体系,而对殖民地的争夺大大加剧,深化了列强之间的固有矛盾,引起了一系列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危机。在这一过程中,德国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作为后来居上的工业大国和后起的殖民列强,德国国力的快速提升和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对列强既有的利益格局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震撼,给世纪之交的世界带来了搅动和不安。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二战基本上就是一战的延续。欧洲列强称霸世界的野心和长期以来积蓄的矛盾,依旧是战争爆发的远因。一战后,德、意等国极度不满《凡尔赛条约》的安排,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急于通过内部独裁和外部黩武来翻盘,妄图重建欧洲和世界的“新秩序”,则是战争爆发的近因。

——摘编自李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欧洲联合的历史进程》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把对应题号涂“正确”;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把对应题号涂“错误”;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把对应题号涂“C”。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都是因为列强间矛盾的激化。

(2)德国虽是后起的工业强国,但却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力量。

(3)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4)《凡尔赛条约》大大损害了德、日等国的利益,让他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5)一战和二战都是对既有国际关系和秩序的挑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