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格局也在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格局也在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材料四: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l)材料一中图片一、二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这一体系没有能够长久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3)“美苏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所说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国际格局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维持战后和平的工具,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2)由合作走向对抗。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或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3)苏联解体。 (4)世界多极化趋势。 【解析】 (1)依据图片的场景可知图一是巴黎和会、图二是华盛顿会议。结合课本所学,巴黎和会签订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2)依据材料二“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可知,材料反映了二战时期美苏两国由友好合作到二战后美苏两国对抗;因为意识形态和国际利益相悖,美苏走向对抗。 (3)依据课本所学,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4)依据课本所学,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 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我们这些集合在大会中的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们吁请世界人士的最高裁判,来判断我们这些意图的正义性。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摘编自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三: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制宪会议通过了《  ▲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

——摘编自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四:(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新制度建立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联合殖民地”宣布脱离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3)材料三横线处应填写什么文件?制宪会议通过该文件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日本的这次“弃旧图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分析引发这次“弃旧图新”的外部因素。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歌谣

材料三: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农村政策放宽以后,效果很好,农村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党纲是哪次会议通过的?这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

(2)材料二反映了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时的艰苦生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全党的中心工作”实现了怎样的转移?为适应这种转移,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4)材料四中的“伟大飞跃”指的是什么?从这一“飞跃”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单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已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什么运动?

(4)根据材料二、三我们不难看出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查看答案

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公司的总部设在瑞士,总部只有工作人员100多人,而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附属机构和企业,并雇用了20多万人,生产销售遍及全世界。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A. 区域化 B. 制度化

C. 多极化 D. 全球化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应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 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产量

D. 发动对外战争转嫁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