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等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叶江《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整体交融与联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由同盟合作转为对抗) (2)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不敢先挑起战争;一战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反对战争等 (3)积极影响: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教训,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加强了两大集团内部的协调,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到“(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在二战中结成反法西斯同盟,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的冲突,美苏变为对手,进行冷战对抗,由此得出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由同盟合作转为对抗)。 (2)依据材料二“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可见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不敢先挑起战争,再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反对战争等也制约了美苏不直接采取战争的方式。 (3)依据材料三“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得出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加强了两大集团内部的协调,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教训,促进了自身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是新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无法绕开的节点,是宪法探索之路上的坐标,在1949年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法制之路的原点。下列适合填入□□口□处的内容是

A. 《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 《五四宪法》

D. 《八二宪法》

 

查看答案

下图是二战期间苏联的海报,海报内容反映了

A. 二战策源地的形成

B.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 苏联宣布对日作战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竞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B. 强调了工业化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影响

C. 揭示了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D. 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查看答案

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条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由此可见,《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A. 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

B. 给德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灾难

C. 为战争的爆发埋下隐患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论述工业革命的影响时说:“生产率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移民寻找出路的。铁路和汽船有效的将大批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而种种迫害更是进一步促进了迁移…”据此可知,工业革命的影响是

A. 破坏了生态环境

B. 促进了人口流动和迁徙

C.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 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