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恰当地照顾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历史特点,照顾到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的特殊利益和要求。”该会议很可能是
A. 中共八大
B.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C. 中共十八大
D. 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道:“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A. 抗美援朝
B. 港澳回归
C. 统一台湾
D. 西藏和平解放
“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A. 邱少云
B. 雷锋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下面是某班收集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个资料。他们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A.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B. 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 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宋庆龄在一次会议上发言说:“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A. 建立起了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 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取得的成果,不符合当时结果的是
身份 | 占乡村人口比例 | 乡村土地的占有比例 |
地主与富农 | 不到10% | 70﹣80% |
贫农、雇农与中农 | 90% | 20﹣30% |
A.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