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有哪些?

(2)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请写出纸币的名字,出现的时间、地点。

(4)纸币出现的原因什么?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人类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5)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哪些史实?以这些史实为例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意义。

 

(1)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3)交子;北宋时期或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4)原因:商业贸易的发展,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5)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唐朝的对外交往既促进了唐朝自身经济文化繁荣,如玄奘西游;同时又将先进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如:鉴真东渡,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玄奘西游天竺,学习引进佛教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与其密切相关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先进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有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到唐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在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因为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励精图治,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根据材料二“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商业贸易的发展,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因此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5)根据材料三“人类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如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天竺,学习引进佛教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与其密切相关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先进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朝代

南 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

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

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北方人口的变化。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何时完成的?

(3)表中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通的?

(2)自北向南,请你依次写出此“河”各段的名称。

(3)结合材料二说明此“河”的开通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一幅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宋太祖询问宰相赵普如何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赵普建议他对地方藩镇“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太祖接受其建议而采取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

A. 派文臣做知州 B. 各州设通判 C. 设立转运使 D. 设立布政使

 

查看答案

宋朝时,南方的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些现象说明了(  )

A.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