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为追求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提供了精神指引和科学指导,精神...

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为追求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提供了精神指引和科学指导,精神的力量历时愈久,经历的实践考验愈多,其中蕴含的真理光辉愈是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而无产阶级却相对贫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有何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中国的无产阶级从19世纪中叶产生到1914年只有100万左右,而从1914年到1919年快速增加到200多万。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取得初步胜利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3)中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在对外交往的探索中,展示了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如有人说:“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请列举一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的史实并加以说明。

 

(1)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2)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为中共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3)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开拓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2)根据课本所学,从1914年到1919年无产阶级人数不断增长,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取得初步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共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开拓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这是“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的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捍卫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凝聚各种力量开展不屈斗争,彰显出崇高的精神品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在处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哪些特点?

(2)请举出一例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阐述“中华民族解放”的含义。

(3)2018年3月习近平在会晤金正恩时指出,中朝传统友谊是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自缔造和精心培育的,是双方共同的宝贵财富。下图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在什么战争的前线?这场战争体现了中华儿女什么样可贵的精神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四次隋使,日本在初步直接接触中国的优秀文化并有所汲取之后,“对中国优秀文化益加叹羡和憧憬,朝野上下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形成一股狂热的学习高潮”。(《日华文化交流史》)……而当时的中国,在唐继隋统一全国历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后,经济高度繁荣发达,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唐代文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于是为了实现继续直接地向中国学习优秀文化的目的,日本皇廷蛆织大型使团,派遗优秀人物为使节,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并随派大批留学生、留学僧,以便长期从事学习。显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才是日本遣唐使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池步洲《日本遗唐使简史》

材料二:建立元朝(1279﹣1368年)后,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各港口。1291年,马可•波罗护送一位蒙古公主绕经东南亚去伊朗时,目睹并描写了中国航海业的盛况;50年以后,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拔图塔乘中国帆船,取道印度,前往中国时,也目睹并描写了这一盛况。…进口商品除细纹棉纺织品外,还有中亚的皮草、马匹以及南亚的优质木材、玉石、香料和象牙等原材料。而出口商品,除矿石外,还有书、画,尤其是瓷器、丝绸等产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2017年10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该时期“醉心于学习和模仿”的典型事件。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利于中外交流的条件。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我国21世纪以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努力。

(4)综上,你认为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主流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译:国家以民众为根本,民众把粮食视为生命,如果粮食歉收,那么亿万百姓就不属于国家所有了)…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译:我时常想赏赐天下百姓以恩惠,都让他们富贵起来。如今省除徭役租赋,不要占用他们的耕作时间,使家家户户的农民都能尽心耕耘收获,这样家家就能富足了)

——摘编自骈宇骞等译注的《贞观政要》

材料二:宋金对峙时期,南方经济在继续上升,明显地超过了北方。

由于民族矛盾的关系,北方人民不愿在女真贵族的统治下生活,纷纷流入南方,使南方人口大为增加。据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统计,南方有一千六百八十四万人。而到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南方则有二千九百五十万人,不过二十年间,人口增加了千余万。……南宋政府为苟安图存,也不得不注意发展生产,在国初六年间,曾先后采取一些措施,以安置劳动力和扩大耕地面积。

材料三:1986年我国总财力为3890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半。我国的电力、钢、煤、炭、石油产量,上升到占世界第五、四、二、五位;1986年和1978年相比,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24元,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从316元增加到828元。消费质量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促进了城乡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

——摘编自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哪一举措体现了这一思想?

(2)材料二中“南方经济在继续上升,明显地超过了北方”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3)材料三中我国1986年与1978年一系列数据相比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1)观察《二战中后期的欧洲形势》,请分别将1939年和1941年德国突袭的欧洲国家名称填入答题卡对应的方框内。

(2)根据下图指出同盟国进军路线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观察《台儿庄战役》,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川军将领王铭章牺牲的地方

B.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战役的发生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