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材料二 下图:1958—1961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1958 | 197.65 |
1959 | 169.68 |
1960 | 143.85 |
1961 | 136.50 |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1)根据材料一,归纳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完善”的具体表现。
判断题:
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 1952年产量 | 1957年产量 | 比1952年增加 |
粮 | 1.639亿吨 | 1.95亿吨 | 19% |
棉 | 130.4万吨 | 164万吨 | 26% |
钢 | 135万吨 | 535万吨 | 296% |
煤 | 6.649万吨 | 1.3亿吨 | 96% |
原油 | 44万吨 | 146万吨 | 235% |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画“正确”;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画“错误”;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画“未涉及”。
(1)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2)从1952到1957年,我国经济呈缓慢发展的趋势。
(3)1952—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快于农业。
(4)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帮助。
(5)从1952年到1957年,工农业生产产量增加最快的是钢产量。
(1)请在下图填出这一时期的两大钢铁基地所在地的名字。
(2)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这一时期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在下图填出以下地点的英文:
A、第一辆汽车出厂地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出厂地
1984年联想、青岛电冰箱总厂、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即后来的万科)等公司纷纷成立。财经作家吴晓波称这一年为“中国公司元年”。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下表反映了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7% | 0.1% | 7.3% | 53.4% | 32.2% |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2年
D. 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