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学习。他学习的内容应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纷争
C.西周分封 D.秦灭六国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下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构思来源于我国书法小篆,该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的发现,除了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 )
A.陕西西安 B.浙江河姆渡 C.山东大汶口 D.云南元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抗议,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要求……并于5月6日申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又先后成立了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媾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为何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从材料二的哪一句口号最能全面体现其性质?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
(4)结合所学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