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也对中国的近代化进行了不断...

近代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也对中国的近代化进行了不断探索。李老师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史实对比)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以下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分别与哪场战争有关?并比较这两大不平等条约的异同点。

任务二(材料剖析)

(2)下面的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一历史事件?

任务三(史实联系)

(3)根据下面四幅图片,归纳出中国近代化经历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化走了一条与西方相反的道路,因此都以失败告终。那么正确的发展道路是什么?(用具体历史事件回答)

任务四(以“和”为贵)

(4)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

 

(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相同点:都有巨额赔款;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 不同点:影响不同《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内容不同《南京条约》有割地条款,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而《辛丑条约》没有。《南京条约》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而《辛丑条约》没有;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 (2)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 (3)历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学器物)到政治制度(学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学思想)。正确发展道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洋务运动。 (4)示例: 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从1840年起,中国经过鸦片战争,步入近代,历尽千年巨变,百年沧桑。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火烧圆明园;从败给西方强国,到败给东方岛国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再到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31年起,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日益艰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外国友好人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帮助,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们要勿忘历史,缅怀先烈,更好地为维护和平作出贡献。 【解析】 (1)由图一“中英(南京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辛丑条约》”,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华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相同点是都有巨额赔款;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等。《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都要向列强缴纳巨额赔款,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不同点有:影响不同《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内容不同《南京条约》有割地条款,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而《辛丑条约》没有。《南京条约》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而《辛丑条约》没有等。 (2)根据材料一“义和团”“扶清灭洋”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根据材料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14年抗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标志着中国14年抗日战争开始。 (3)依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发动的,其思想是“师夷长技”,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发动的,其思想是“变法图强”,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发动的,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主张在中国建立共和制。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发动的,他们打着“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特点是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学器物)到政治制度(学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学思想)。西方的近代化历程是思想——制度——技术,中国近代化走了一条与西方相反的道路,因此都以失败告终,由此可得出,正确的道路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洋务运动。 (4)开放性试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为主题,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从1840年起,中国经过鸦片战争,步入近代,历尽千年巨变,百年沧桑。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火烧圆明园;从败给西方强国,到败给东方岛国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再到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31年起,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日益艰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外国友好人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帮助,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们要勿忘历史,缅怀先烈,更好地为维护和平作出贡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重大事件对历史发展进程往往会产生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同题。

材料一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摘编自毛泽东1956年11月12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摘编自1967年版(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所说的已经完成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材料中毛泽东运用了怎样的“历史人物评价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诗歌反映出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请你概括它们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

材料二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编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

材料三蒋介石在谈话中声明:“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今日凡为中国国民,但能信奉三民主义而努力救国者,政府当不问其过去如何,而咸使有效忠国家之机会。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毛泽东对此有过明确的阐述:“蒋氏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指出了团结救国的必要,这是很好的……两党的统一战线是宣告成立了。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1)材料一中的“巨大的成就”主要指什么?这次国共合作的结局如何?

(2)概括指出材料二所述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以及通电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这次合作对抗日战争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民族精神是鼓舞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所示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图二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并归纳它们的共同点。

(2)(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不断形成并丰富发展起来的。请根据下列两段材料,分别概括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3)(感悟提升)以下材料反映了某些人的行径。你准备从哪几个角度谴责“精日”分子?以史为鉴,面对少数人的精神缺失,你认为政府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查看答案

《东史郎日记》一书中写道:“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道听途说,不符合历史事实 B.可用于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材料所述事件的结局,评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标志着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