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并、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指出,在中国汉朝时期,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条道路”的起点在哪里?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举例证明材料三中的“这是一条商贸之路”,又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4)你认为今天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

 

(1)丝绸之路 (2)长安 (3)商贸之路:商人们把中国的丝织品、瓷器传入西欧,又把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等传到东方。 科技文化之路:通过这条路,中国的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宗教、音乐、舞蹈等传入东方。 (4)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造福人民。(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并、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分析可知,材料一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丝绸之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运往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线,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这条道路”的起点在长安;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运往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线,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3)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商人们把中国的丝织品、瓷器传入西欧,又把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等传到东方。丝绸之路又是一条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通过这条路,中国的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宗教、音乐、舞蹈等传入东方。 (4)依据所学可知,今天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是有利于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造福人民(或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精英们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建造)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孔子所立“中国之教”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对孔子所立“中国之教”持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当时的皇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材料三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秦始皇确立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反映了秦朝什么社会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

(3)项羽在哪场战役中消灭了秦军主力?根据材料三归纳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胜出的原因。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一派新气象。请结合以下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经济新气象)

材料一 

(1)这两幅图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王具和耕作技术上有了哪些进步?

(政治新面貌)

材料二 

(2)图示中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是在哪一时期完成的?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说明封建制度的确立主要是通过变法改革完成的。

(思想新动态)

材料三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3)请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孟子

儒家

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子

墨家

要选贤能的人来治理国家

韩非子

法家

 

 

 

 

(4)这一时期各学派的治国思想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历史示意图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列示意图中最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