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材料,...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立篇)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建立了哪一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巩固篇)

材料二 如下图

(2)为了巩固大一统,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图中①处设置的 官职名称是什么?请写出这个官职的职能。

材料三 如下图

(3)图中反映了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朝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又派 人开凿大运河,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为了抵御 匈奴,秦朝修筑长城,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4)材料五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_____改为______②_____改为_______

(亡国篇)

材料五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5)秦朝二世而亡,材料六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启示篇)

(6)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

 

(1)嬴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3)小篆;统一货币。 (4)①大运河改为灵渠;②咸阳改为临洮。 (5)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秦的暴政。 (6)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创新,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嬴政。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2)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大一统,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材料二图中①处设置的官职名称是御史大夫。这个官职的职能是监察(或监察百官)。 (3)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分别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秦始皇统一文字,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统一货币。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 (4)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朝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又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为了抵御匈奴,秦朝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所以①大运河改为灵渠;②咸阳改为临洮。 (5)依据材料五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秦朝二世而亡,材料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导致明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的暴政主要体现在:繁重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 (6)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对秦朝兴亡的认识是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创新,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材料一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谁?材料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

(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变法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刘邦能够战胜项羽的原因(    )

①注意收揽人心 ②善于用人 ③项羽骄傲自大 ④项羽纵兵烧杀,失去民心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秦统一六国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楚汉之争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 )

A.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前209年    C. 公元前207年    D. 公元前202年

 

查看答案

下面四幅图片是中国古代典籍的封面,如果你要查阅法家的主张,你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