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33年到1689年幕府发布了五次“锁国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33年到1689年幕府发布了五次“锁国令”。第五次“锁国令”全面限制一切外来船只,规定只有中国、荷兰的船只才能与日本通商,且通商地点限定在长崎一港。幕府垄断了所有对外贸易。1715年,幕府发布《正德新令》,限定每年来航的中国船只不能超过30艘,银6000贯;荷兰商船限定2艘,银3000贯。

——《日本历史》

材料二:1868年4月6日(旧历3月14日),天皇首次发布了新政权的国策方针,即《五条誓文》:“广兴会议,方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五项内容反映了新政权的进取精神,传统的“锁国”政策被摒弃,为日本的现代化改革选定了基本的方向。

材料三:1870年和1873年,明治政府先后设置了工部省和内务省,前者偏重发展重工业,后者以发展农业、产品加工和海运业为主。此后日本的工业化主要是在这两个机构领导下进行的。在1880年以前,主要是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资本带动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国家财力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了一些规模大、投资多的国有企业。进入80年代后,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大部分国有企业被处理给私人经营,通过给予各种补助金、优厚贷款等形式,扶植了一批大财阀和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古河、浅野、川崎等。

材料四:1871年文部省设立后,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被系统引进日本。废除了旧的藩校和设在寺院中的学塾,确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1877年成立了东京大学。政府还每年选派品学兼优的青年到欧美留学。通过各项教育改革,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其他维新事业的顺利进行,输送了必不可少的人才。

——材料二至材料四均出自《世界通史》第二编 工业文明的兴盛

(1)请根据材料一回答此时的日本幕府推行的是什么政策?

(2)材料二这一国策的发布表明当时日本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是日本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回答,这些措施反映了当时日本进行了哪一方面的改革?

 

(1)锁国政策 (2)明治维新 (3)殖产兴业,大力发展经济扶植国内兴办各类企业,发展经济) (4)教育改革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从1633年到1689年幕府发布了五次锁国令”“规定只有中国、荷兰的船只才能与日本通商,且通商地点限定在长崎一港”分析可知,此时的日本幕府推行的是锁国政策。 (2)依据材料二“1868年4月6日(旧历3月14日),天皇首次发布了新政权的国策方针,即《五条誓文》”“五项内容反映了新政权的进取精神,传统的“锁国”政策被摒弃,为日本的现代化改革选定了基本的方向”分析可知,材料二这一国策的发布表明当时日本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史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依据材料三“在1880年以前,主要是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资本带动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国家财力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了一些规模大、投资多的国有企业。进入80年代后,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大部分国有企业被处理给私人经营,通过给予各种补助金、优厚贷款等形式,扶植了一批大财阀和大资本……”分析可知,这是日本政府采取的经济措施:殖产兴业,大力发展经济扶植国内兴办各类企业,发展经济。 (4)依据材料四“1871年文部省设立后,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被系统引进日本。废除了旧的藩校和设在寺院中的学塾,确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1877年成立了东京大学。政府还每年选派品学兼优的青年到欧美留学。通过各项教育改革,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其他维新事业的顺利进行,输送了必不可少的人才”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这些措施反映了当时日本进行了教育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榨取印度农民的经济收入,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793年在孟加拉地区颁布《永久居留法》,法律否认农民是国家的居民,规定他们要缴纳固定的契约金,而非变动的税金。基于此机制,印度财政收入大幅提高,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将这些白银全部转移到了英国本土。就19世纪早期来说,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统治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印度货物出口到英国和中国的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却将大部分利润带回了伦敦,以至于印度经济水平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

——《极简海洋文明史》

材料二:英国在侵略印度的过程中,雇佣当地人当兵,为殖民统治服务,这些人被称为“土兵”。当时,驻印度的英印军队共24万人,土兵有20多万人。1857年年初,英国殖民者发给土兵的子弹用涂有牛油或猪油的纸包裹,使用时要用牙咬开。土兵信奉印度教或伊斯兰教,印度教教徒敬牛,伊斯兰教教徒禁食猪肉。

材料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如下图),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也参加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1)根据材料一回答,印度经济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英国殖民者的行为对印度土兵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回答,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

 

查看答案

观看下面图片及解说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注: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经过改进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二、三注: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蒸汽机是万能的发动机,它改变了动力来源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局限。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图二描绘的是19世纪早期英格兰的一个煤矿井口。图二的左侧是一个由蒸汽机驱动的大型机器,用于搬运煤块以及抽去井底积水。图三是1867年美国俄亥俄州一家木加工厂的产品海报,展示了将蒸汽机用于木材加工的场景,该工厂加工的木材可以被用作修建铁路的枕木。

(1)根据三幅图片及文字介绍说出,人们把这场变化称之为什么?

(2)根据三幅图片及文字介绍,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点?(写三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图片及文字介绍说出,这场变化最先开始于哪个国家?首先出现在哪个行业?

(4)根据图片二、三及文字介绍,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查看答案

观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军统帅汉尼拔率9万步兵、1200骑兵和37头战象由西班牙出发,冲破重重险阻,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打破了罗马人想把战争局限在西班牙和北非,避免在意大利本土作战的计划,使罗马处于被动地位。汉尼拔在波河流域首战告捷。公元前217年,在特拉西美诺湖附近,汉尼拔又巧妙地运用迂回战术大败罗马,罗马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执政官阵亡。

——《世界历史图鉴》

图二:公元前204年,罗马军队在迦太基附近登陆,汉尼拔被本国政府急令召回。公元前202年,双方在迦太基的扎玛附近进行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汉尼拔战败。次年迦太基被迫求和,根据和约,迦太基放弃非洲以外的全部领土,赔款1万塔兰特,不经罗马允许,迦太基不得对外进行战争。到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罗马军团付之一炬,迦太基地区也被罗马划为“阿非利加”行省。

(1)从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与战争有关的信息点?(写三点3分)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的内容属于什么战争?

(3)请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判断出罗马此时处于哪一时期?

A.共和国时期                   B.帝国时期

 

查看答案

1832年3月霍乱遍及英国;1848-1849年,霍乱在英国再次兴起……斯诺博士的理论和实验使人们初步了解了霍乱的根源,这就是水的污染。而在19世纪的英国,水体污染则是十分严重和普遍的现象。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每天排出的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许多河流,其中,首先当推泰晤士河……1863年,一家报纸报道,有个贫穷的鞋匠,“因直接由于不洁空气所造成的疾病而失去两个孩子”。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此则材料反映了(   )

A.工业化使国家教育水平提高 B.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C.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D.工业化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查看答案

杜立克认为:彼得一世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强化了国内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对外奉行帝国政治,其结果是又拉大了俄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俄国在后来的200多年间不断地落后于西方。此则材料反映了作者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是(   )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推动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的扩张 D.农奴制进步强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