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在英法联军以武力对中国侵略之际,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

A. 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查看答案

“中国皇帝座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 棉纺织品 B. 机器

C. 鸦片 D. 枪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德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胶州湾沿岸,把山东半岛纳入自已的势力范围。战时,日本以向德国宣战为由,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材料二:法国对此次会议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为了巩固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继续釆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不甘心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它留在凡尔赛体系之外,在欧洲扶植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材料三: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四:从表面上看,一战的结束给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带来的只有胜利。德意志第二帝国破产了,德国海军任由英国摆布。此外,大英帝国还取得了德国的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并在国际联盟的授权下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然而获得这些领土的代价却是90万士兵的阵亡,200万士兵的伤残以及国内严重的经济衰退。战争的花费使英国债务到1918年时增加了10倍,英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

——《图说世界史》现代卷·彩图版(德)克劳斯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代表参加的是哪一会议?

(2)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次会议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情况?

(4)材料三中的“一个公约”指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回答一战对英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33年到1689年幕府发布了五次“锁国令”。第五次“锁国令”全面限制一切外来船只,规定只有中国、荷兰的船只才能与日本通商,且通商地点限定在长崎一港。幕府垄断了所有对外贸易。1715年,幕府发布《正德新令》,限定每年来航的中国船只不能超过30艘,银6000贯;荷兰商船限定2艘,银3000贯。

——《日本历史》

材料二:1868年4月6日(旧历3月14日),天皇首次发布了新政权的国策方针,即《五条誓文》:“广兴会议,方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五项内容反映了新政权的进取精神,传统的“锁国”政策被摒弃,为日本的现代化改革选定了基本的方向。

材料三:1870年和1873年,明治政府先后设置了工部省和内务省,前者偏重发展重工业,后者以发展农业、产品加工和海运业为主。此后日本的工业化主要是在这两个机构领导下进行的。在1880年以前,主要是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资本带动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国家财力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了一些规模大、投资多的国有企业。进入80年代后,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大部分国有企业被处理给私人经营,通过给予各种补助金、优厚贷款等形式,扶植了一批大财阀和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古河、浅野、川崎等。

材料四:1871年文部省设立后,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被系统引进日本。废除了旧的藩校和设在寺院中的学塾,确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1877年成立了东京大学。政府还每年选派品学兼优的青年到欧美留学。通过各项教育改革,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其他维新事业的顺利进行,输送了必不可少的人才。

——材料二至材料四均出自《世界通史》第二编 工业文明的兴盛

(1)请根据材料一回答此时的日本幕府推行的是什么政策?

(2)材料二这一国策的发布表明当时日本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是日本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回答,这些措施反映了当时日本进行了哪一方面的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