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追求美德、以民为本是历史的重大主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

追求美德、以民为本是历史的重大主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入世的,是取中庸的态度的,是以国家的幸福为人生努力的标鹄的,是以修身致知为手段的。他以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做一个好市民。他又深信人类能用理智去择善避恶,以这到完全人格的地位,苏氏的态度是注重怀疑和求真理,这却冒犯了那些专尚迷信和盲从的雅典民众。原来雅典的民主政治,此时已经走入了作恶的轨道:它在雅斯战争时,已做了许多错事,此时又决意去把雅典的一个最高尚的哲士杀害了(指前399年苏氏被雅典法庭宣告死刑,苏氏拒绝认错免刑,毅然饮鸩赴死)(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春秋·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故达而达人”、战国・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戚继光:“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清末・林则徐:“苟利国家生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抗战时期·佟麟阁:“保卫国土,义不容辞;慷慨就义,理所当然。”、当代·邓稼先:“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大量引用古典名句,比加清代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秋老子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唐太宗引以为鉴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十九大告中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报告中出现 “人民”20次、教育37次、就业14次、收入13次、脱贫10次、医疗7次、住房3次。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用哪些美德践行“做一个好市民”的人生追求的?写出两条。

(2)(单选)据材料一,希腊民主政治在保障公民有参政机会的同时,又“做了许多错事”并导致苏格拉底之死。雅典民主政治走入“作恶的轨道”是指教材中提到的

A.公民大会    B.暴民政治    C.四百人会议       D.十二铜表法

(3)概括4条材料二中知识分子和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

(4)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当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一点认识。

 

(1)苏格拉底美德:积极入世(服务现实),为国家的幸福而努力(造福国家);修身致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素养,认识自己):择善避恶、完全人格(尊崇理性,用理智 去从善弃恶,完善独立人格):求真理、饮鸩赴死(不盲从权威,追求真理,拒绝认罪免于死刑而服毒赴死,捍卫人格尊严).(写出其中两条、意思相近即可。未加理解地完全照搬材料文段不给分,只写“做好市民”不给分) (2)B (3)中华民族美德:乐于助人(甘愿利他)的良心善念;位居显贵时的洁身自好:身处逆境时的百折不挠(经受磨难的坚强意志):坚定不移(坚贞不屈)的独立人格: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抱负;为民请命的高尚情操(道义担当);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国的家国情怀;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矢志报国的赤胆忠心:笃定执着的科学研究精神:默默奉献的干事创业精神,(概括4条即可,紧扣引文、言之有理、符合“中华民族美德”主题即可给分,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照抄材料原文不给分) (4)认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国政府一切以民生幸福(百姓的幸福生活)为出发点;坚持以民为本,保障百姓的衣食住行是党和政府的执政目标;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中国梦”宏伟蓝图,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人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只有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才能赢得民心;人民是社会的稳定器,只有保障人民的利益,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答出其中一条,符合材料引言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言之有理即可。只引材料原文、只答“以人民为中心”而不加解释则不给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入世的,是取中庸的态度的,是以国家的幸福为人生努力的标鹄的,是以修身致知为手段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践行“做一个好市民”的人生追求的,主要是积极入世(服务现实),为国家的幸福而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素养,认识自己等。 (2)根据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民主政治在保障公民有参政机会的同时,又“做了许多错事”并导致苏格拉底之死。雅典民主政治走入“作恶的轨道”是指教材中提到的暴民政治。因此填写B。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知识分子和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如位居显贵时的洁身自好,身处逆境时的百折不挠;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抱负;为民请命的高尚情操;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国的家国情怀;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默默奉献的干事创业精神等。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当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一点认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国政府一切以民生幸福为出发点;坚持以民为本,保障百姓的衣食住行是党和政府的执政目标;人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只有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才能赢得民心;人民是社会的稳定器,只有保障人民的利益,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开拓海洋的行为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向南方的海洋,明代中国的态度则在开放与闭关之间摆动,而终于趋向闭关,洪武初,元代对外开放的风气尚在,海上交通相当畅通,洪武四年(1371),因为日本浪人扰乱海疆,中国第一次实行海禁,只开放广州、泉州、宁波三处市舶司,作为外洋贸易港口,永乐年间,郑和率领大批船舰队七次下西洋(1405-1433)。即使永乐此举的动机至今颇多议论,至少中国的对外态度是开放的。……明代中叶以后,倭寇侵扰海疆、越来越猖獗,1523年,明朝政府为了断绝乱源,干脆关闭上述三处市舶司,不再许可外国商货入口。

村料二:这一时代(15世纪后叶至16世纪初)的世界,实际已经有了非常重大的变化。经过大洋航道东来的欧洲人,最初是葡萄牙人及西班牙人,旋即又有荷兰人参加竞争,纵横海洋……国际经济网,已在逐渐形成,将欧、亚、非、美四个大陆与大平洋的许多岛屿(例如今日的印尼、菲律宾等) 都编制在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之内……大洋航道的开拓,终于将全世界人类社会,经由经济网络联结为一体。

——两则材料均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阅读材料一,历史教材中对“永乐此举的动机”是如何定论的?指出明代中叶以后明政府关闭市舶司“终于趋向闭关”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村料二,列出两个“经过大洋航道”“纵横海洋”的欧洲人。

(3)阅读材料一、二,中欧航海都受益于中国北宋的哪一科技发明支撑?简述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经过大洋航道”“纵横海洋”对“国际经济网络”带来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2019年本该是建交40年的中美两国携手相庆的一年,然而却被美国举起的关税大棒蒙上了阴影,从去年3月至今年5月,中美就贸易问题谈判多轮,但美国出尔反尔,对中国输美商品展次加征关税,导致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美国的行为是典型的(    )

A.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B.军事干预和霸权主义

C.逆多极化趋势的单边主义 D.政治冷战和政治遏制

 

查看答案

这是某组织演变的轨迹:“二战结束(1945)一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一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58)一欧洲共同体(1967) 一?(1993)”,其中“?”处应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联盟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下侧示图局部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图中史实无关的年份是(    )

A.1848年、1871年、1921年 B.1949年、1956年、1978年

C.1861年、1911年、1945年 D.1917年、1922年、1991年

 

查看答案

1868年日本某官员说:“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下列最能体现日本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是(    )

A.废藩置县 B.文明开化 C.中央集权 D.忠君尚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