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制度创新和科技文化创新推动文明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回溯历...

制度创新和科技文化创新推动文明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回溯历史,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伴随人类发展推动着文明进步。一方面,一次次的制度创新激发了人的活力,塑造了雍容华美的隋唐宋和走向复兴的当代中国,托起了强大的美国和实现华丽转身的近代俄国、日本,也让各国人民在应对侵略和危机时共同携手,另一方面,一次次的科技创新则激发了物的活力,使宋元迸发出了世界光辉,使英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让德国制造、中国智造、日本电子、美国核芯片远播世界各地。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家达·芬奇爱好广泛,其手稿和创作涉及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诗歌、生理解剖、科技发明、机械物理、天文学、地质水利等各领域,他认为人类对艺术和科学的认识过程都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达·芬奇厌恶宗教,坚信科学,其“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地”的实检工作方法为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研究提供了启示,达·芬奇一万多页的手稿中,大部分是混合艺术与科学所组成的记录。

(1)阅读材料一,各举一例世界近代史上激发“人的活力”的创新法令、中国现代史上激发“人的活力”的创新制度和激发“物的活力”的获诺贝尔奖科技成果。

(2)阅读材料二,列举达・芬奇最负盛名的一幅人物肖像油画作品、牛顿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理论巨著和瓦特最著名的一项动力技术革新发明。

(3)从材料二的启示中简谈对达・芬奇手稿(混合艺术与科学所组成的记录)的认识。

 

(1)激发“人的活力”的创新法令: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英国《权利法案》、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苏俄《土地法令》、《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宪章》等。(举一例即可,其它符合题意和史实的法令也可) 激发“人的活力”的创新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高考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举出一例即可,其它符合题意和史实的制度也可) 激发“物的活力”的获诺贝尔奖科技成果:(屠呦呦研究发现的)青蒿素。 (2)达・芬奇:《蒙娜丽莎》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瓦特:改良蒸汽机(或瓦特蒸汽机、改进蒸汽机)(直接答“蒸汽机”则不给分) (3)认识:不同学科领域的现象规律、知识原理、经验方法是相通的,达・芬奇将多种学科领域的知识原理、经验方法融合在一起开展研究创作(或利用各种艺术手法混合开展科学研究创作),其手稿体现了他的博学多识和综合研究,启示我们要开阔视野、文理兼修、综合学习。(紧扣达·芬奇手稿的特点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近代史上激发“人的活力”的创新法令,如《联合国宪章》;中国现代史上激发“人的活力”的创新制度,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物的活力”的获诺贝尔奖科技成果,如屠呦呦研究发现的青蒿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最负盛名的一幅人物肖像油画作品是《蒙拉丽莎》、牛顿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理论巨著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瓦特最著名的一项动力技术革新发明,是改良蒸汽机。 (3)根据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家达·芬奇爱好广泛,其手稿和创作涉及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诗歌、生理解剖、科技发明、机械物理、天文学、地质水利等各领域,他认为人类对艺术和科学的认识过程都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达・芬奇手稿(混合艺术与科学所组成的记录)的认识,达・芬奇将多种学科领域的知识原理、经验方法融合在一起开展研究创作;其手稿体现了他的博学多识和综合研究,启示我们要开阔视野、文理兼修、综合学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追求美德、以民为本是历史的重大主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入世的,是取中庸的态度的,是以国家的幸福为人生努力的标鹄的,是以修身致知为手段的。他以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做一个好市民。他又深信人类能用理智去择善避恶,以这到完全人格的地位,苏氏的态度是注重怀疑和求真理,这却冒犯了那些专尚迷信和盲从的雅典民众。原来雅典的民主政治,此时已经走入了作恶的轨道:它在雅斯战争时,已做了许多错事,此时又决意去把雅典的一个最高尚的哲士杀害了(指前399年苏氏被雅典法庭宣告死刑,苏氏拒绝认错免刑,毅然饮鸩赴死)(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春秋·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故达而达人”、战国・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戚继光:“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清末・林则徐:“苟利国家生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抗战时期·佟麟阁:“保卫国土,义不容辞;慷慨就义,理所当然。”、当代·邓稼先:“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大量引用古典名句,比加清代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秋老子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唐太宗引以为鉴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十九大告中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报告中出现 “人民”20次、教育37次、就业14次、收入13次、脱贫10次、医疗7次、住房3次。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用哪些美德践行“做一个好市民”的人生追求的?写出两条。

(2)(单选)据材料一,希腊民主政治在保障公民有参政机会的同时,又“做了许多错事”并导致苏格拉底之死。雅典民主政治走入“作恶的轨道”是指教材中提到的

A.公民大会    B.暴民政治    C.四百人会议       D.十二铜表法

(3)概括4条材料二中知识分子和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

(4)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当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一点认识。

 

查看答案

人类开拓海洋的行为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向南方的海洋,明代中国的态度则在开放与闭关之间摆动,而终于趋向闭关,洪武初,元代对外开放的风气尚在,海上交通相当畅通,洪武四年(1371),因为日本浪人扰乱海疆,中国第一次实行海禁,只开放广州、泉州、宁波三处市舶司,作为外洋贸易港口,永乐年间,郑和率领大批船舰队七次下西洋(1405-1433)。即使永乐此举的动机至今颇多议论,至少中国的对外态度是开放的。……明代中叶以后,倭寇侵扰海疆、越来越猖獗,1523年,明朝政府为了断绝乱源,干脆关闭上述三处市舶司,不再许可外国商货入口。

村料二:这一时代(15世纪后叶至16世纪初)的世界,实际已经有了非常重大的变化。经过大洋航道东来的欧洲人,最初是葡萄牙人及西班牙人,旋即又有荷兰人参加竞争,纵横海洋……国际经济网,已在逐渐形成,将欧、亚、非、美四个大陆与大平洋的许多岛屿(例如今日的印尼、菲律宾等) 都编制在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之内……大洋航道的开拓,终于将全世界人类社会,经由经济网络联结为一体。

——两则材料均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阅读材料一,历史教材中对“永乐此举的动机”是如何定论的?指出明代中叶以后明政府关闭市舶司“终于趋向闭关”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村料二,列出两个“经过大洋航道”“纵横海洋”的欧洲人。

(3)阅读材料一、二,中欧航海都受益于中国北宋的哪一科技发明支撑?简述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经过大洋航道”“纵横海洋”对“国际经济网络”带来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2019年本该是建交40年的中美两国携手相庆的一年,然而却被美国举起的关税大棒蒙上了阴影,从去年3月至今年5月,中美就贸易问题谈判多轮,但美国出尔反尔,对中国输美商品展次加征关税,导致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美国的行为是典型的(    )

A.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B.军事干预和霸权主义

C.逆多极化趋势的单边主义 D.政治冷战和政治遏制

 

查看答案

这是某组织演变的轨迹:“二战结束(1945)一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一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58)一欧洲共同体(1967) 一?(1993)”,其中“?”处应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联盟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下侧示图局部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图中史实无关的年份是(    )

A.1848年、1871年、1921年 B.1949年、1956年、1978年

C.1861年、1911年、1945年 D.1917年、1922年、1991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