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古埃及——西亚——金字塔 B....

下列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古埃及——西亚——金字塔

B.古巴比伦——北非——象形文字

C.古印度——南亚——种姓制度

D.古代希腊——欧洲——太阳历

 

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古代印度发源于南亚次大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C项符合题意;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发源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A项不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西亚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B项不合题意;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代表,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古代世界的高峰。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请分别列举出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居民的一种粮食作物。

(2)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使得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农具和耕作技术。

(3)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名称和修建者。

(4)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至少三个)

(5)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为我国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已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四: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文。西周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巩固疆土?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4)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什么机构?在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种种的艰难,但他仍然坚持完成使命,张骞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答案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历史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1)材料一是哪位霸主通过改革使得富国强兵实现了称霸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商鞅变法处于我国哪一历史时期?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的哪个少数民族什么改革事件?材料反映的是改革措施中的哪项?这次的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4)综合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上述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是

A. 史前时代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D.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理。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经把地方上盐的经营权收归中央(  )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