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 B.编纂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C.皇帝的权威来自于法律 D.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B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须用法律来巩固”、“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法律能够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当时在位的国王是(   )

A.克洛维 B.丕平 C.查理 D.屋大维

 

查看答案

某同学想办一份“辉煌的古希腊文明”手抄报,下列属于古希腊文明的是(    )

①《掷铁饼者》

②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③《十二铜表法》

④儒略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这体现了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   )

A. 小国寡民 B. 重视农业 C. 民主政治 D. 对外扩张

 

查看答案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此,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伦敦电,英国泰晤士新闻纸刊有报章云:日本攻取旅顺时,戕戮百姓四日,非理杀伐,甚为惨伤。又有中兵数群被其执缚,先用洋枪击死,然后用刀肢解。据云,日兵亦有数人被中兵所杀。惟日本士卒行径残暴若此,督兵之员不能临时禁止,恐为终身之玷云。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电(1895年1月13日)

材料二:下图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广场上的残历碑

材料三:只要国民政府还盘踞在汉口,汉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为其势力范围的共产军和主要控制着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之间的接合点,和两党合作的楔子。因此,蒋政权始终指导着抗日民族战争,事实上发挥着中央政权的威力。

所以,首先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占领了汉口,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

——昭和研究会中国问题研究所:《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

材料四: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五: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材料一英国报纸报道了哪个事件?发生于哪次战争期间?结果如何?

(2)材料二事件的爆发带来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进攻汉口的原因。为了保护汉口,中日双方爆发了哪场战役?结果中国战败,但客观上对中国的抗日形势有何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国家设立纪念日的意义。

 

查看答案

    《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

(事件•报道)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现象的报道。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1)依据材料一,说出造成“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的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英美租界银楼、酒馆、茶食等铺招牌凡有满汉字样者前惟除去“满”字,昨日起则将“满”字一律改为“新”字,如新汉酒席、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等,颇觉气象一新。

﹣﹣《申报》1911年11月6日

(2)说出材料二中令中国“气象一新”的革命的名称,材料二的现象体现该革命的哪一项政治纲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

(人物•评价)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的评价。

(3)请你为历史人物选择相符的评价内容,将其填入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字母)。

①:     ②:     ③:     

A评价:

数十年来专心一志,以谋中国革命,其始之也,人人无此观念,而于彼独先继之

也;屡仆屡起,人人无此坚忍,而于彼独不屈;人人不料有此伟大之结果。

﹣﹣《申报》1911年12月24日

B评价:

以此等无能无谋之人,而欲妄行帝制,宜其半途而无成矣。

﹣﹣《申报》1916年3月31日

C评价:

自知轮船之利,参用西人之法学造轮船,以为有西国船为之法式,而又悉心经

理,加意学习,庶几可以与西船相衡,并驾齐驱于海道之中矣。

﹣﹣《申报》1881年3月17日

 

(报业•使命)除了《申报》,中国近代还涌现出一批新式报刊,它们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材料三:1865﹣1895年各主要城市新办报刊统计表

 

上海

香港

澳门

广州

厦门

福州

汉口

天津

宁波

其他

合计

外文报刊

41

12

14

5

2

5

2

2

1

7

91

中文报刊

45

6

/

10

3

4

7

1

2

8

86

 

﹣﹣刘文婷:《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

(4)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〇”。

①上海是中国近代报业中心。     (判断对错)

②中国近代报刊都兴起于东南沿海。     (判断对错)

③中国近代报刊主要是外文报刊。     (判断对错)

④中国近代报刊最先由外国人创办。     (判断对错)

材料四:一般人论报纸者,以为报纸之使命不外二端: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自表面观之,此二者如能忠诚以为,似已尽报纸之能事。殊不知一报纸之形成,尚有若干潜在之元素焉,兹分述如下:

报纸之大众化。报纸既为社会之缩影,则报纸即为社会所有……报纸之内容既以大众为对象,故所载之消息,应以大众之利益为利益,大众之是非为是非,断不容有一毫私见存于其间。

报纸之教育化。吾人试取报纸读之,自首页以至于终了,其间无往不含有教育之意味,若者为国内政情,若者为国际局势,若者为商业金融,若者为社会琐闻,皆一一显露于眼前……此诚现实之教育读物也。

报纸之时代化。人类生活,故无时无刻不在推演之中,日复一日,进展永无尽期……报纸为时代之读物,自应随时代以进展,尤应领导大众以谋适应时代。

报纸之民族化。中国为一半殖民地之国家,职司舆论之报纸,尤应具有民族化之元素。一方面固应将旧社会的遗留,予以清除,一方面尤须努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完整之使命。

﹣﹣摘编自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

(5)依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国报纸的使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