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他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置“最高长官”,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最高长官”的设置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西汉政府对西域各国进行了有效的统治。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丝绸之路”的终点在哪里?这条道路在古代有什么重要地位?

(3)材料一中的“最高长官”指什么?依据材料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最高长官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4)作为青少年,你愿意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1)张骞、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欧洲(大秦、古罗马)、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3)西域都护、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或西汉政府对西域各国进行了有效的统治;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承担国家使命、不畏艰险的探索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他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张骞。“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汉武帝皇帝执政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的大秦)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在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丰富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汉武盛世的形成。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作为青少年,我愿意学习“他”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承担国家使命、不畏艰险的探索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如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一年?被他定为“千年第一帝都”的是哪个城市?

(2)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3)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国答问题。

材料一: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资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长……他在教学中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总结出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课本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依据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

(2)“他”在思想领域创立了哪个重要的学派?

材料二:根据他的建议,这位西汉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这位皇帝为了增强朝廷对经济的控制,统一铸造的是哪一货币?把哪两种重要的物资实行了官营、专卖?

(4)根据以上内容及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儒家学说?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感的人物

(1)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一位)

(2)他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杰出科学家

(3)他用太平道组织群众,发动了有准备的黄巾起义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里的繁荣局面被称为

(2)产生于古代印度、随着丝调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

(3)经过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所出现的治世局面

(4)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

 

查看答案

国家管理制度或措施是面对不同国情时的尝试。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名称。

(1)我国古代部族联盟首领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而实行的是

(2)周初为稳定政治局势,巩固疆土而实行的是

(3)西汉时设立的、代表朝延监视地方官吏的制度是

(4)三国时曹操为解决流民生计和筹集军粮而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