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梢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 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骤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 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2)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的名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材料三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 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 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五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是什么?
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
A. 对侵略者的厌恶 B. 中西交融的情形 C. 全盘西化的态度 D. 天朝上国的心理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 民主共和 B. 民主科学 C. 实业救国 D. 变法图强
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皖、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之事。”他所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三大战役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过中同抗战期间的一次战役:“整个华北地区.…… 都成了战场。……100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下列对这 场战役描述正确的是
A.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B.是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是敌后战场的重大胜利
1931年秋,南开大学、中学女中、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 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日本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策划华北自治 C.发动七七事变 D.成立伪满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