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

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革毡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及地点;长征过程中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2)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你认为最能体现其军事策略的事件加以分析说明。

(3)长征真是一个壮举,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4)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长征精神”,请你说说在和平建设时期应该如何学习这种精神?

 

(1)开始: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最重大的事件: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回答时找出例子,说出策略即可。 (3)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答出两条即可) (4)现实意义: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期间最重大的事件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因为此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片段三中的四渡赤水和片段四中的巧渡金沙江都是长征中的著名战役;其策略分别是通过四渡赤水,声东击西,打乱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3)根据材料可知,“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说明长征胜利是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兄弟民族夹道迎”说明长征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说明是长征胜利与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分不开的。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体现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的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自身的民族荣誉感和责任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城市或屈辱或荣光的标签,以下是四幅与南京有关的照片,再现了南京或屈辱或荣光的历史,结合图片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上述图片哪些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哪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

(2)请选择一个图片,对该图片上的事件进行简要阐述,并说明该事件的意义或者影响。

(3)感动可以化为行动的内驱力,成为我们勤奋学习的一种力量。选出最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图片说说你的真实感受,再谈谈你将如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并把这种感受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查看答案

请将题中相对应的内容进行连接

 

查看答案

《义勇军进行曲》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

 

查看答案

我国废除跪拜等有损人格的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是在(      )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新中国成立后

 

查看答案

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1: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