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 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秦汉的政治形势相对于西周而言,其本质特征在于权力的集中和皇权的强化,所谓 政治大一统,意味着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上主张中央集权,抑制强大的地方势力。……汉 朝统治者有意识地强化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并吸取秦亡的教训,排除了立法家为统治思想 的可能,试图建立更为积极和人道的文化政策以巩固政治大一统。

——张颐《儒学与政权之间》

材料三: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 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秦王政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可以用材料原句回答)。

(2)根据材料二,秦汉王朝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强化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势力?汉朝统治者建立的“更为积极和人道的文化政策”是指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时期的帝王是谁?对历史人物尽量从不同角度评价其活动,主要看其所作所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请在材料三中的“始皇”和“新的朝代”达到鼎盛时期的帝王中选取一位,试对其进行评价。

 

(1)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 能性。 (2)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建立刺史制度;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3)汉武帝;开放性题目,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秦朝建立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制度;秦始皇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这些措施能够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还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向南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秦始皇的暴政引起了人民反抗,最终导致王朝灭亡。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可知,秦王政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有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 能性。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精华所学可知,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三公,地方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建立刺史制度;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朝统治者建立的“更为积极和人道的文化政策”是指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 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可知,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西汉,汉武帝在位时西汉达到鼎盛;第二问开放性题目,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秦朝建立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制度;秦始皇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这些措施能够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还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向南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秦始皇的暴政引起了人民反抗,最终导致王朝灭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进一步巩固边防,蒙恬奉命把旧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加以修整, 筑成了一道西起陇西郡的临洮(进甘肃峨县境),东至辽东郡内(今辽宁省辽阳市北),长 达五千余里的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

——吴晗《中国历史常识》

材料二:公元前二世纪末(汉)武帝当政时期(公元前140年一公元前87年),中国人曾向 西进很远,直到中亚西亚,即他们所说的“西域”。中国的商队通过东土耳其斯坦而到达塔 里木河盆地南部绿洲地区和乌浒河与药杀水(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区。中国人和费尔 干人建立了特别旺盛的贸易关系。

——(前苏联)阿甫基那夫《古代东方史》

材料三:(北魏)太和十五年,孝文帝下令对平城建筑进行大规模的新建、改造。新的建设仿照汉晋洛阳规模与形制,而且派精通建筑的人员前往建康,暗中观摩南朝都城样式,目的是要将平城建设成一个“万国俱瞻”的华夏文化中心。

——何德章《北魏孝文帝朝的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请概括民族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条联络中外的纽带,我们称这条纽带什么名字? 借助这个历史符号,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提出什么合作倡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的所作所为被称为什么措施?请列举该措施的另外两个方面。

 

查看答案

歌曲《龙文》唱到“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A.书法艺术 B.绘画艺术 C.石窟艺术 D.舞蹈艺术

 

查看答案

如果想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生产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阅读书 籍是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神农本草经》 D.《水经注》

 

查看答案

周谷城《中国通史》记述“六代的政府,设在建业;其所统治的地方,则是今之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各省尽是财富之区”,形容其为“南方财富集中江左”, 得此现象的原因是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南方地广人稀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见下图),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  )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加剧了民族矛盾  

③促进了民旗融合 

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