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先民最先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大踏步地迈进了文明...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先民最先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大踏步地迈进了文明社会,并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下列文明成果不属于它的是(     )

A.太阳历 B.楔形文字         C.金字塔 D.象形文字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而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所以文明成果不属于古埃及的是B,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电视剧《汉武大帝》曾一度热播,本剧全景式的展现中华民族2000多年前历史上一个辉煌壮丽雄浑悲壮的时代,结合所学,你认为此片中所触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史实会有哪些?你认为汉武帝在治理国家上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结合所学写一篇80-120字小短文。

 

查看答案

历史是一门有益、有趣的学科,学会恰当的方法将会使学习事半功倍。

方法一:学会看地图。

方法二:学会读史料。

史料一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使,抑亦人谋也。

——诸葛亮《隆中对》

史料二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陈寿《三国志》

方法三:学会记笔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383年)

北魏攻打东晋特点:以少胜多

二孝文帝的改革

迁都长安;推行汉化措施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这幅《秦朝形势图》是教科书中的插图。从这张图中,我们能获得秦朝的哪些历史信息?

(2)这两则史料与历史上的两场战役有关。请仿照范例并结合所学,对史料二进行简要分析。

(范例)

史料一于官渡之战有关此战曹操以弱胜强打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3)以上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由于马虎他的笔记中有两处史实错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修改正确。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境内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与交融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材料二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的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316年,西晋被匈奴族刘渊部所灭。

材料三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期,提倡儒学治国,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才能巩固政权。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材料二、三均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1)材料一中,西晋时期内迁到今天山西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简析西晋短期灭亡的原因。

(3)材料三中北魏孝文帝认为学习汉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列举其推行改革的汉化措施。

(4)综上所述,除民族交融外,请写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另一个阶段特征。

 

查看答案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农业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古人类的定居生活等的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

材料二  春秋后期,农业上出现了深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材料三  农民在湖沼边筑起堤坝,进行围垦,开辟出一片片湖田.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周围湖田很多,这三个地区便成为江南的粮仓.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一年收获两次,粮食自给自足。

(1)列举我国农耕文明形成时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居民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描述了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状况。你能具体说一说当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吗?

 

查看答案

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加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七年级某班开展了“我走丝绸之路”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凿空”之举)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他率领随从……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在途中他们被匈奴抓住。在匈奴的威胁利诱面前,他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公元前119年,他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亚欧之路)

材料二 

(千古之利)

材料三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写出材料二中A、B两地当时的名称。

(3)材料二中的这条路线必须经过今天的新疆地区,当时政府设置一个什么机构来管理该地区?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