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该诗与哪一宗教有关( )
A. 基督教 B. 道教 C. 佛教 D. 伊斯兰教
纵观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你会发现它们地理环境的共同点是
A.都在海边 B.都在崇山峻岭中 C.都在大河流域 D.都在高原地带
材料探究题
材料一:学生们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二:1921年7月,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2月7日,吴佩字调动军队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了“二七惨案”。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运动与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3)中国共产党从材料三的历史事件中得出什么教训?
(4)中国共产党由“13名代表”“50多位党员”,到今天的“将近1亿党员”,数字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威過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材料二: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独立等。
材料三:(中华民国约法》俗称“袁记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统治权…“总统可以发布与法律有同等效力的紧急命令,把立法院置于总统管辖之下,…司法权由大总统任命的法官组织法院行使等。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袁世凯得到了孙中山的什么保证?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部法律的内容?该法是何人何时颁布的?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总统的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4)从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找出有关辛亥革命成功和不成功的两方面的信息。
材料阅读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诗曰:“周虽田邦其命粮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梁启超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和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材料中李鸿章认为“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此他们以什么为口号?创办了哪些近代工业。
(3)结合所学知识揭开材料二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据此得出他指导革命的思想是什么?
(5)从材料一到材料三,我们能从中看出我国近代历史向西方学习的趋势是什么?
如图表信息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挨打史。但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1)材料一所示知识结构图是小毛同学设计制作的。老师发现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错误一: 改为:
②错误二: 改为:
③错误三: 改为:
(2)列举一例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史实。
(3)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