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迫使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 | 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
C | 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D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A.A B.B C.C D.D
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菡《不可不读中国历史》
材料三: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材料一所说的变法指哪个诸侯国的什么变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改革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什么语言?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4)从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汉书》
材料二 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迁浪潮。
材料三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书》中记载的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2)从材料二找出大批北方民众南迁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南方经济发展后,哪个城市成为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5)人口的内迁和南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
(1)材料一反映了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哪一个皇帝在位?
(2)材料二图中数码①是当时的哪座城市?
(3)丝绸之路有何重要作用?
(4)我们要学习此人的什么精神?
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文物。这些文物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A中的文物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符号,其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
(2)图B中的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说明了当时什么制作工艺高超?
(3)图C中的文物是什么?
(4)上述图片中的文物都是在同一个朝代出现的,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
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A. 柳公权
B. 颜真卿
C. 王羲之
D. 苏轼